当心!大批卖家遭德国税局稽查,务必注意VAT合规申报
发布时间 : 2025-08-11 17:19:44近段时间是德国VAT年度申报的关键时期,而在这个时期前后,德国税局的稽查力度也会持续加大。
有不少亚马逊卖家又收到了德国税局的邮件,被要求补缴2018-2021年的VAT税款,金额从42万元到上千万元不等。
事实上,2025年德国税务稽查系统全面升级,随着德国税务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有数据显示,中国跨境卖家收到税务核查函的数量较去年同比激增,轻则补税罚款,重则关店封号!
01|触目惊心,稽查补税频发
德国税局指出的补税金额也不尽相同,有的要补5万欧元,有的大卖甚至补税金额高达上千万人民币。
据了解,德国税局的补税追溯期最少4年,若存在故意逃税(如虚假申报等),追溯期为10年。并且德国税局有权向亚马逊发起“强制关店+资金冻结”等处罚。
尤其是今年10月《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正式实施,所有平台交易数据将实时同步至税务系统,包括销售、退货、物流等核心信息。 这种“内外夹击”的局面,让跨境卖家深刻体会到“合规成本”与“违规代价”的巨大落差。
02|生死抉择,卖家该怎么应对
通常情况下,税局向亚马逊通报欠税后,平台会在7天内冻结账户。若通报后30天仍未完税,亚马逊将永久封店并扣留资金。
假如不慎遇到这种情况,卖家通常有两条路可选:弃号止损或补税保号,但每条路都暗藏门道。
弃号策略 如果补缴税金过高远超承受能力,或店铺资金所剩不多,且不是主力账号。可以考虑弃号,具体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01 快速清货:通过亚马逊Outlet频道或秒杀活动清空库存,同时将货物转移至欧盟其他国家仓库(如利用欧盟境内物流调仓),避免德国封仓导致货物被锁; 02 周旋拖延:向税局说明经营困难等情况,请求延期,争取争取2-4周缓冲期处理库存,但税局会再发补件信,长期拖延绝无可能; 03 切割风险:弃号后切勿以为万事大吉——税局可通过欧盟清关系统、支付机构继续追缴税款,且店铺主体法人/股东未来入境欧盟可能受限。
保号策略 若店铺为核心资产,则保号需更谨慎的策略: 01 自查与资料补充:首先梳理税务缺口,整理历史交易、物流、缴税记录等完整证据链,在回复邮件中附带证据; 02 借力专业税代:相较于卖家直接沟通,专业税代熟悉当地税局规则,可通过对接人提高沟通效率,通常能拖延3-6个月以上; 03 争取分期支付:尽管税局官方宣称"不接受分期",但专业税代实操中,首次违规且主动沟通的卖家仍有谈判空间,比如金额低于10万欧元可争取6期分期。
03|未雨绸缪,如何自查避免风险 此外,亚马逊计划引入“合规信息收集”功能,要求卖家提供相关合规文件,按目前趋势,欧洲市场合规要求只会趋严。 一个个真实的案件也警醒着跨境卖家,一定要重视税务合规。德国站卖家可根据下面的重点进行自查避免风险: 及时完成VAT注册 只要在德国当地产生了仓储,不管是亚马逊的FBA仓还是第三方海外仓,即被认为在德国有经济实体,必须要注册VAT。 参与泛欧计划的卖家,即便库存未达起征点,也需尽早申请德国增值税VAT并履行相关税务义务。 同时,需在合规期限内完成注册及申报义务,零申报情形亦需按时履行,避免产生滞纳金风险。 通过VIES系统验证税号是否有效,确保税号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确保亚马逊后台填写的VAT信息与实际税号及相关资料一致。 定期申报且确保数据一致 德国的申报类型有正常的VAT申报,跨国B2B销售零税率类型的ZM申报,当采购/销售超过德国的阈值需要递交Intrastat申报(该阈值每年会更新,2025年的阈值是采购300万欧,销售100万欧)。 定期对电商平台交易流水与税务申报数据进行交叉核验,确保应税销售额与申报金额的一致性。核查平台数据、物流数据、支付数据等,确保清晰一致。 杜绝偷税漏税,按时、按规定申报增值税,做好财务事务管理。若操作不合规,不仅会被平台代扣代缴,还将承担额外税务风险。 核实税务代表资质 非欧盟企业在德国开展业务,必须指定具备资质的税务代理,以协助处理税务相关事务。 因此,需找到有资质的税务代理,确保税务处理符合目的国法律法规要求。更重要的是找到一家资质齐全、专业可靠的税务服务商,跨境卖家参谋深耕欧洲财税多年,如您有需要欢迎随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