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生效!美国终结小额包裹关税豁免,跨境卖家该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 : 2025-09-04 15:27:37如今,随着免税豁免在全球全面停止,标志着美国对跨境低价商品的税收监管全面收紧,全球贸易格局或因此迎来新一轮震荡,也将进一步加重中国跨境电商卖家的负担。
QUESTION 美国取消小额包裹关税豁免
根据白宫发布的行政令,自2025年8月29日东部夏令时凌晨12:01起,通过国际邮政网络以外的方式寄送的价值等于或低于800美元且原本符合最低限度免税条件的进口货物将被征收所有适用关税。对于通过国际邮政系统运送的货物,包裹将根据从价税或从量税征收关税。
相关说明显示,未来针对这类包裹会采用两种征税方式之一:一是基于原产国关税率的从价税。该方法需要填写《CBP国际邮件报关工作表》;二是6个月内按原产国关税率征收的80至200美元特定关税。
QUESTION 各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已逐步落地
今年5月,美国早已取消了对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包裹最低限度免税待遇。而此次关税豁免终止范围扩大至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跨境卖家再也无法通过转道其他国家来规避政策限制,必须直面政策变动带来的冲击。
而一纸关税行政令,也让全球邮政网络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漩涡。
据不完全统计,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奥地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以及亚洲国家,比如印度、韩国等,约30个国家邮政系统都陆续暂停或者限制了对美的包裹服务。
这些变化还带来了额外的成本,包括可能产生的仓储费用,以及因美国海关不接受包裹而需退回货物的费用。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变化可能会对中国商家的小额包裹转口业务产生影响。有分析指出,美国本轮暂停豁免政策,预计将直接冲击依托“低价直邮+免税红利”模式迅速发展的跨境电商平台,如Shein和Temu,以及众多中小卖家。 QUESTION 跨境卖家该如何应对? 1 调整商品结构和定价策略 可以考虑减少低价小件商品的出口,增加高单价、高利润商品的比例,以此来分摊关税成本。优化库存管理,避免库存积压,提高资金周转率。 同时,根据关税成本的变化合理调整商品定价,在保证一定竞争力的前提下,尽量覆盖增加的成本,对冲部分关税压力。 2 优化供应链和产品附加值 重新评估供应链设计,包括生产地选择、库存分配和物流路径规划。从供应链优化、数字工具赋能、多元市场布局、品牌建设等方面探索破局之道。 尝试放弃低货值、低利润的商品,转向高客单价、高附加值的产品。从价格竞争转向品质竞争,通过产品与品牌升级,提升消费者黏性和盈利能力。 3 布局本地化运营和海外仓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在美国设立海外仓,将 “中国直发” 改为 “海外仓备货”,通过批量进口降低单位关税成本。 也可以与美国本土经销商合作,由其承担部分进口关税,减轻自身压力。优化库存周转率,避免滞销。 4 开拓多元化市场分散风险 在深耕美国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欧洲、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建立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以抵御单一市场的政策风险。 但要注意每个市场的合规要求,比如欧洲市场要求欧代、VAT、EPR等,有需要的卖家可联系我们提供合规解决方案。 5 加强本土化运营策略 同时,利用本地资源降低成本,并通过本地化营销策略提升品牌影响力。可考虑以美国公司注册主体入驻本土电商平台如亚马逊、沃尔玛等,或开拓线下渠道,布局本土多平台运营,增强品牌粘性,减少单一依赖。 在海外设立公司还能享受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但在注册海外公司时,企业需充分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确保合规运营,如有需要可咨询跨境卖家参谋。 对于跨境电商行业而言,美国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的终结,不仅是一项贸易政策的调整,更是一次全球跨境电商生态重塑。依赖灰色操作和套利空间的打法难以为继,真正能留下来的,是那些早已在成本、合规和效率上建立壁垒的卖家。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未来的不确定性。卖家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破局”,中国企业正以韧性穿越风暴。